一位媽媽問我:“孩子這學期新換了英語老師,她很不喜歡這個老師,上課不愿意配合老師,課后學英語的時間也少了,英語成績也下降了,我該怎么幫助孩子呢?”
的確,中學階段的師生關系不再像小學時那么親密,中學生不再像小學生那么崇拜老師,師生關系的親密性減少,沖突性增加,這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。只有經歷這個探索的、批判的過程,孩子的價值觀、道德觀才能建立,才能建立一個成熟的、屬于他自己的“新世界”。作為“舊世界”代表的家長和老師,自然會成為批判與反駁的對象。
首先,父母要弄清楚為什么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,是不是和老師有矛盾。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個:
1. 老師比較嚴厲
2. 處理問題方式簡單,和學生溝通不好
3. 老師總是針對自己
4. 老師偏心
5. 不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
6. 不如原來的老師漂亮
7. 記不住我的名字……
在了解的基礎上與孩子有針對性的溝通,要讓孩子明白,人無完人,不能對老師太過苛求。
其次,和孩子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問問孩子“在你不喜歡的老師課上,你能做些什么,讓自己專心聽講?”
一方面,父母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,讓老師關注一下孩子,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,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受到老師喜歡的,進而摒棄對老師的偏見。
另一方面,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,不能因為對老師的偏見就排斥某個學科。這一點非常重要,但是不容易做到,父母需要不斷滲透,或者以自己為例,告訴孩子工作中不允許感情用事,即使自己不喜歡某個上司,也會把他交代的任務完成,因為這是自己的工作,而學習也是孩子的工作。
親其師信其道,師生關系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與學習質量,父母要做好老師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橋梁。